






石青


青金石,作为宝石名的时候,英文是Lapis Lazuli
作为矿物名,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蓝色物质,叫做Lazurite
史前时期的玉石崇拜是世界性的,国人对“玉”更有一种特别的感情,青金石在中国本土作为一种“玉”而非宝石,自传入起直到现在仍然具有象征意义。
除了“璆琳”这一波斯语音译之外,青金石还有金精,金青,兰赤,瑾瑜,青黛的叫法,因为“色相如天”,所以用来指代上天威严,《清会典图考》记载,青金石代表天坛装饰在皇帝的朝珠和朝带中。
雍正八年之后,四品官的顶戴标志也用青金石。而在佛教中,青金石属于七宝之一,被称为吠努离或璧琉璃,是藏传佛教药师佛的身色,佛教用品(如佛塔、佛像、香炉、藏经盒等)都大量使用青金石制作。除了金钱的价值,宗教地位也是相当之高了。
中国现存最早的石窟新疆克孜尔石窟的佛教彩绘中大量使用了青金石颜料,因而还被称为“蓝色石窟”,而使用青金石时间最长,用量最多的是敦煌石窟。
在王进玉先生1995年发表的《敦煌莫高窟青金石颜料的初步研究》中,对莫高窟10个朝代46个样品进行了x光分析,结果显示北魏至初唐的壁画中使用的蓝色是青金石,盛唐的蓝色中检验出青金石和石青两种成分,但被认为并未混用,而是初期使用青金石,后期用石青补画。
中唐至宋/西夏的蓝色均为青金石,至元代起改用石青,清代起使用合成群青。1996年《敦煌莫高窟出土蓝色颜料的研究》中专文讲述了488窟出土的唐代(最晚至五代)画工遗留调色碟中所盛的蓝色颜料是较纯的青金石。
赭石
赭石是各种形式的氧化铁中的一种,被称为土基颜料。
古代和现代艺术家使用的这些颜料是由羟基氧化铁制成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由不同比例的铁(Fe 3或Fe 2)、氧(O)和氢(H)组成的天然矿物质和化合物。
天然富含铁的氧化物为广泛的史前用途提供了红-黄-棕色颜料和染料,包括但不限于岩画、陶器、壁画和洞穴艺术以及人类纹身。
赭石是已知最早被人类用来描绘我们的世界的颜料——最早出现在大约30万年前。

胭脂

古代胭脂的来源之一是胭脂虫。
这种虫的雌性以及幼虫(nymph)为了阻挡掠食昆虫的追捕,会制造胭脂红酸(carminic acid)。胭脂红酸可以占到其高达17-24%的体重。一公克的胭脂红染料,大约需要155只胭脂虫。工人会小心的把胭脂虫用刷子刷下来,然后把它们晒干、蒸干或烘干。当胭脂红酸被提取出来后,再加入铝盐或钙盐,就成为了胭脂红颜料。
